(2023年7月22日,上海)为了助力特应性皮炎科学化和系统化疾病管理、倡导多学科共同关爱婴幼儿特应性皮炎患者,晖致医药有限公司在上海召开“薄嫩皮肤,用爱首护”第一届特应性皮炎综合管理高峰论坛。

本次论坛以上海为主会场、同步连线北京和广州,邀请来自国内皮肤、耳鼻喉、过敏反应、儿科、药学等几十位专家,围绕婴幼儿特应性皮炎患者的最新数据、临床挑战、规范诊疗、共病管理等话题进行深入讨论,并就加强多学科协作、优化共病管理达成共识。

婴幼儿特应性皮炎患病率高、治疗误区多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患者往往有剧烈瘙痒,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方式改变和环境变化,我国特应性皮炎患病率近十年来持续升高,其中儿童和婴幼儿患病率显著高于成人1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张建中教授表示:“特应性皮炎通常初发于婴儿期,1岁前发病者约占全部患者的50%。因此,一旦发现孩子尤其是2岁以下婴幼儿出现剧烈瘙痒、皮疹反复发作和睡眠障碍等症状,家长应该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否则特应性皮炎不仅会严重影响患儿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而且有可能因延误治疗引发更严重的特应性共病。”

尽管临床上特应性皮炎的诊断与治疗并不困难,但是由于婴幼儿的皮肤屏障功能薄弱、无法准确表达症状和需求,而“新手”家长又缺乏婴幼儿照护经验,导致婴幼儿特应性皮炎有很多治疗误区:有的家长对疾病认知不到位,盲目追求根治疾病,缺乏疾病长期管理意识;有的家长担心药物的副作用,患儿的症状缓解之后立即停止用药;有的家长过分相信网络平台上的经验分享或仅凭自身经验用药,患儿薄嫩的皮肤屏障反复受损、无法得到修复。

张建中教授强调,特应性皮炎易反复发作,并且一次比一次更严重,患者需要坚持长期维持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家长不要随便给患儿停药、减药或不规律用药。只有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规范治疗,才能使患儿的皮肤状况、生活质量得到长期有效改善。

特应性皮炎常合并多系统共病,需要长期管理

特应性皮炎患者经常合并多系统共病,不仅包括过敏性共病,比如各种皮肤疾病(手足湿疹、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痒疹)、食物过敏、过敏性鼻炎、哮喘、嗜酸性食管炎等,而且包括其他系统的症状如皮肤感染、心血管代谢性疾病(肥胖、心脑血管疾病)、身心疾病(皮肤痛、睡眠障碍、抑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郭胤仕教授指出,“特应性皮炎不仅仅是一种皮肤病,从共病的意义上来看,特应性皮炎是慢性系统性疾病的一种皮肤表现。有研究发现,婴儿或儿童早期出现的某种特应性反应症状常常预示着未来其他特应性疾病的发生。因此,特应性皮炎的护理和治疗越早启动、患者获益越大。尤其是对于婴幼儿特应性皮炎患者,及时诊断、积极治疗和长期管理有助于识别并预防其他特应性疾病、降低延误治疗风险、减轻患者疾病负担。”

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所致,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免疫异常、皮肤菌群紊乱等因素是特应性皮炎发病的重要环节 2。其中,2型炎症是特应性皮炎免疫异常的基本特征,并且与其他致病环节相互作用。目前,2型炎症已经被认为是多种疾病的免疫病理机制,这些疾病涉及皮肤、呼吸、消化等多个系统 3。由于2型炎症这一共同的内在机制,特应性皮炎患者常合并多种2型炎症性疾病,导致他们在医院不同科室之间寻求治疗,这无疑给患者造成了严重的疾病负担。

郭胤仕教授指出,特应性皮炎患儿家长往往在诊疗过程中走弯路,无论是发病初期不重视,还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都容易导致贻误病情、影响预后效果。因此,患儿家长应当正确认知特应性皮炎和可能发生的共病,有规律、有计划地评估共病发生风险,注意特应性皮炎患儿的长期护理,选择正规医院就诊并按照医嘱进行治疗。

规范治疗与科学护理缺一不可

与成人相比,儿童和婴幼儿特应性皮炎在皮损分布、皮损类型、用药选择和预防护理方面也有明显不同。既往通常选择外用糖皮质激素用于特应性皮炎的急性期发作,以快速控制炎症、减轻症状。然而,外用糖皮质激素不能修复皮肤屏障,并且长期大面积使用外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皮肤和系统不良反应,包括皮肤萎缩、多毛、色素减退、继发或加重感染等 4

张建中教授指出,“以吡美莫司乳膏为代表的外用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是治疗特应性皮炎重要的抗炎药物,可用于皮肤薄嫩部位和褶皱部位以控制炎症与瘙痒症状或用于主动维持治疗减少复发。”研究表明,外用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长期治疗(≥12 个月)的疗效和安全性良好,可减少急性发作次数和外用糖皮质激素用量,改善成人和儿童的生活质量 5,6, 。对比外用糖皮质激素,外用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长期使用不会引起皮肤屏障破坏、皮肤萎缩等不良反应7 ,而且吡美莫司乳膏治疗6周可有效改善既往激素应用后的皮肤萎缩 8。“目前,吡美莫司乳膏在中国已经获批适用于无免疫受损的3个月及3个月以上轻度至中度特应性皮炎患者,成为中国首个且唯一获批的婴幼儿特应性皮炎外用非激素类药物”,张建中教授补充道。

特应性皮炎是慢性复发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并应当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从而通过对疾病的全程管理获得最佳疗效。在医生提供规范治疗方案的同时,家长则是婴幼儿特应性皮炎长期管理的重要一环,对患儿的治疗效果及控制状况起到重要影响 9。“近期全国普遍高温,婴幼儿薄嫩脆弱的皮肤屏障可能会随着汗液增多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郭胤仕教授提醒,“家长在遵从医嘱坚持药物治疗的同时,更需注意日常护理,为患儿选择宽松透气的衣物,远离过敏原,洗浴温度控制在32度~37度,洗浴时间5 ~10分钟,并选择合适的保湿润肤剂足量多次使用。相信通过多学科医生与家长携手,能够助力婴幼儿特应性皮炎患者健康成长。”



1.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特应性皮炎协作研究中心.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2020版).中华皮肤科杂志,2020,53(2):81-88.

2.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特应性皮炎协作研究中心.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2020版).中华皮肤科杂志,2020,53(2):81-88.

3. 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 2型炎症性疾病机制及靶向治疗专家共识.中华医学杂志,2022,102(42) :3349-3373.

4.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儿童皮肤病学组.中国儿童特应性皮炎诊疗共识(2017版).中华皮肤病杂志,2017,50(11):784-789.

5. Paller A S, Lebwohl M, Fleischer A B, et al. Tacrolimus ointment is more effective than pimecrolimus cream with a similar safety profile in the treatment of atopic dermatitis: Results from 3 randomized, comparative studies. J Am Acad Dermatol, 2005,52(5):810-822.

6. Sigurgeirsson B, Boznanski A, Todd G, et al. Safety and efficacy of pimecrolimus in atopic dermatitis: A 5-year randomized trial. Pediatrics, 2015,135(4):597-606.

7.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特应性皮炎协作研究中心.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2020版).中华皮肤科杂志,2020,53(2):81-88.

8. Murrell DF, et al.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pomecroiimus cream 1% in adolescents and adults with head and neck atopic dermatitis and intolerant of, or dependent on, topical corticosteroids. Br J Dermatol. 2007 Nov; 157(5);954-9

9. 王建琴.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2020版)解读.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20,27(5):359-361.


审批编号PP-ELI-23-071702,有效期至2025年7月5日,过期视同作废;
本资料不涉及任何医疗建议,如有相关医学需求,请咨询医疗卫生专业人士